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行业聚焦 >> 水利 >> 正文
探讨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措施
作者:叶尔太.热… 来源:中国鸣网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8-2 10:05:35

  摘要:本文作者介绍了某市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当前形势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水资源的规范管理,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做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1水资源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总量不丰富,人均占有量低,是某市水资源面临的突出问题。2010年,某市人均动态水资源量为299m3,人均用水量395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2427m3的16.3%,

  是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随着某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某市2003年总用水量为7015亿m3,而2008年全市总用水量达到10.01亿m3。可见,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今后制约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对策与措施

  要加强水资源的规范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在大自然中的含量巨大,但如何使用好水资源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加大力度维持水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生态自然环境的动态协调关系,对水资源做好优化配置。为满足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则需要将资源、经济、环境和人口的有效运作当成重要指导,将各类水资源的调控机制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从宪法规定的内容看,水资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备资源,能够为国家各个时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我国长期以来经历了不同的社会时期,对保护水资源的实践过程也给予了全新的含义。户县水利水资源管理应该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模式,不能只局限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者之间,而是要从整体上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

  2.2完善水权制度

  要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就要在节水的基础上促进和发展水市场,允许水权交易。在明晰初始水权的基础上,要实现水权转换,达到水资源向高效率、高效益方向流动,实现以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用水保障,既发展本灌区的水权转让,又要发展灌区间的水权转换‘同时,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水权转让的政策法规。

  2.3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转变人们对水的认识

  通过宣传,使人们改变对水的传统观念,转变对水的认识,从人类向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转变为认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从重点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转变为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治理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对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从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转变到同时要特别重视非工程措施,并强调科学管理;从认为水是自然之物转变为认识到水是一种资源,采取工程措施,使水成为商品;从认为水资源费可收可不收转变为依法收费等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增强水的忧患意识、资源认识、法律意识,教育和动员人们都来爱惜、保护、节约水。

  2.4强化取水许可监督管理

  按照水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面落实取水许可制度。凡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家庭零星生活取水除外),均应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缴纳有关水资源费。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为取水户做好服务,指导取水户开展水资源论证,落实节约用水和水资源规范管理措施,帮助取水户建立水资源管理网络和机制,督促取水户严格执行取水计划,杜绝超计划取水行为,以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取水许可监督检查,日常监督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做到监督检查常年不断线。

  2.5重视水资源保护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水资源量和质的监测,合理确定地表水监测断面,合理布设地下水监测点,不断完善监测手段,建立监测网络,对水量、水质定期实施监测,掌握水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布设地下水观测网,主要用于今后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掌握地下水资源的季节性与多年变化规律,着重研究开采量大的地区地下水动态,下降漏斗的形成,漏斗的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通过观察和试验工作,进一步评价该区域地下水资源,不断调整开采方案,密切监视水源地的水质动态变化,及时提出防护措施,查明由于大量开采而引起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和幅度,预报下降趋势,提出地下水资源可采数据,为调整水井布局、科学用水和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水环境的治理,规范入河排污口设置的论证和审批,积极推进河道疏浚清淤,实施河道长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