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关于大型输水渠道衬砌施工质量控制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建筑工程教育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8/31 16:16:37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土工膜铺设、预制板衬砌、聚胺脂砂浆勾缝。施工过程中,控制'>质量控制主要作好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面是衬砌结构的基础,如松散不够坚实,衬砌结构易产生变形,基础面平整对确保高程准确,高程误差在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设计纵坡实现的关键,所以施工过程中重点做好基础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的质量,保证基础面坚实平整。

  2、预制板衬砌施工采用跳仓方法,即每隔一个隔梁段进行一个隔梁的衬砌,未进行衬砌的断面进新各种材料的运输、堆放,既方便现场施工,提高工效,又有效的保护了已铺设仓面塑膜。

  3、对铺设塑膜的保护,是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重点。塑膜由招标选定厂家生产,建管局派监理人员驻厂监造,保证质量合格的塑膜用于工程建设。防渗塑膜采用专车,避免在运输过程中的破损;进场后对几何尺寸、厚度、是否有无空洞、针眼、瑕疵进行检查。施工现场由厂方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专用工具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检查牢固程度,有无脱焊漏焊,并对每条焊缝充气检查,要求焊接密实、轮痕迹明显、平直、无褶皱;塑膜铺设避开中午13至16点高温时段,对铺设塑膜未展开衬砌部位,用毛毡覆盖,禁止阳光直射,避免日晒老化;已铺设塑膜衬砌过程中严禁踩踏、滑浆、滑板和行走,以免对塑膜造成穿刺破坏;对铺设及砼板衬砌中检查出的小破损,用手焊枪及时焊接。

  4、衬砌前先对板进行饮水,以确保板和砂浆更好的结合。

  5、严格控制砂浆的拌和质量,规范外加剂的称量和加入的方法。溶液性外加剂使用带刻度的量杯计量,粉末状外加剂全部称量装袋进行投放,确保砂浆拌和物质量。

  6、衬砌施工中控制板面的平整与清洁程度,确保输水渠床断面糙率和外观质量。

  7、针对衬砌板缝制作捣缝木板和角缝钢筋等专用工具,确保板缝密实、平整、光洁。

  8、加强覆盖养护,无论是膜下砂浆,还是衬砌板表面,都及时用毛毯等覆盖物覆盖,洒水保湿养护,保证砂浆强度正常增长。

  3.3特殊地质渠段基础的处理

  顶山至三个泉段渠道渠道基础岩性为泥岩和砂岩,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分析,泥岩和砂岩没有没有湿陷性和盐胀特性,砂岩有弱冻胀性,泥岩有冻胀性和膨胀性,泥岩在渠道沿线分布较为广泛,大部分为中强膨胀性泥岩,其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岩石中含有(10—20)的蒙脱石,岩石中<0.005~0.002mm的细颗粒含量大于25,渠基开挖后,渠基中膨胀岩含水量在(4—12),由于周围环境干燥,蒸发量大,膨胀岩含水量很快降低,渠道通水后,由于塑膜在加工、运输、保管及施工过程中造成一定破坏形成渗漏点未被发现,长期的渗漏使岩体含水量逐渐增加,岩体产生的膨胀力作用导致渠道边坡塌滑,衬砌结构破坏。因此渠道基础处理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泥岩遇水膨胀对渠道断面的破坏作用。

  处理泥岩问题的主导原则是“上防下排”,减少水与泥岩的接触,阻止泥岩膨胀,防止滑坡,主要通过换填及放缓边坡的办法防止岩体的下滑,具体措施如下:

  (1)采用防排结合的措施,对于全断面出露中强膨胀泥岩的渠段若连续分布长度超过500m,则全断面换填处理,换填厚度为1.2m,其中衬砌结构以下换填40cm砂砾料,砂砾料下换填80cm白砂岩。并设置纵横排水系统,防渗塑膜厚度由0.6mm加厚至0.8mm。泥岩分布长度少于500m的不设排水。

  (2)团块状或片状不连续分布的中强膨胀岩渠段,对渠床只做换填处理,换填1m厚的白砂岩,不设纵横向排水。

  (3)放缓渠道边坡,边坡由1:2放缓至1:2.5。

  四、结语

  长距离渠道衬砌控制'>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不利因素,通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注重做好施工中各工序控制'>质量控制要点以及对不利地质基础岩性的处理,工程运行后未出现边坡滑塌,衬砌结构变形的现象发生,渠道实测糙率为0.015,渠道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966,可见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控制'>质量控制的措施是可行的,质量的控制效果良好。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