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
作者:胡瑞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0/27 15:21:39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方式有两种:设计费=工程造价×费率;设计费=建筑面积×单方面费用标准。

  这两种方式中费率根据工程性质、结构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标准。可见现行设计收费制只考虑了工程规模制难易转变,未考虑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所以应在现有收费办法中加入对投资节约的奖励和投资超支的罚款部分。这体现了优质优价的经济原则,也发挥了设计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施工企业参与设计

  我国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都是专职从事设计工作,缺少施工方面的经验和知识,对新材料、新工艺的了解很少,往往造成设计、特别是施工图设计与实际脱节,既造成浪费,又影响工期和施工质量,降低了投资效益。减少设计和施工相分离的状态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施工企业参与设计,这样设计与施工能够相互沟通,能使施工企业为设计单位提供最优化的设计方案,不断地提高设计水平,把降低成本、提高设计质量落到实处。

  三、加强项目实施价段的造价控制

  实施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要科学地组织施工,正确处理工程造价和工期、工程质量的辩证统一关系,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也就是说,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同时,要保证造价控制在预期目标内。造价、质量、工期三者的关系应以造价控制为核心,造价不单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还包含项目寿命期内的营运成本,应在满足规定质量、一定工期前提下,要求造价最低。

  (一)控制材料用量。合理确定材料价格

  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中材料价格是主要的,材料费在工程中往往占有很大比重,必须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中的材料用量控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市场经济为材料的供应提供了多种渠道,而且材料品种价格繁多,单位预算人员应密切注意市场行情,随着工程进展情况深入现场、市场,为竣工决算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及管理

  合理的施工组织,能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作用。加强施工组织管理,要求企业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工程时变进行排队,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严格控制施工进度及质量、减少维修、降低费用。

  (三)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掌握工程造价变化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要加强现场施工管理,督促按施工方案图施工,严格控制变更洽商、材料代用、现场鉴证、额外用工及各种预算外费用。对必须的变更,应做到先算账、后花钱,随时掌握项目费用额变,避免事情积压成堆对工程造价心中无数。现场代表要督促施工方做好各种记录,减少结算时的扯皮现场。严格现场签证管理,是施工阶段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

  (四)实行工程造价的动态控制

  建设工程施工周期较长,会使实际消耗的材料、人工价格与投标时差异较大,这就要求造价控制人员及时收集积累有关造价调整的资料,准确预测各种动态因素,使造价动态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

  四、加强项目竣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工程竣工决算时,建设单位的审核人员要严格把好审核关,对工程预算外的费用严格控制,对未按图纸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规定执行的施工签证一律核减费用。业主单位及时将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送到审核所进行审核,应对照施工图、竣工图、施工合同、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进行核对,主要审核手续是否齐全,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是否有重复,是否按合同条款进行决算,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竣工图必须要经现场监理和业主现场勘察核实是否跟实际施工状况一致,材料、设备是否按招标要求进行施工,工期是提前还是推迟。同时要看看工程量是否重复计算,实事求是地进行竣工决算。

  由此可见,建设工程项目应大力提倡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通过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的控制体系,才能解决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顽症,实现预期投资目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控制工程造价更积极的意义是要促进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加强管理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好工程造价控制,对保证和加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